立春的含义是什么

时间:2023-11-24 19:40:12编辑:小影

立春

立春的含义是什么意思

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,“立”是“开始”的意思,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。春分后,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。华中有“春分麦起身,一刻值千金”的农谚。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气温则继续回升,但一般不如雨水至春分这段时期上升得快。3月下旬平均气温华南北部多为13℃至15℃,华南南部多为15℃至16℃。高原大部分地区已经雪融冰消,旬平均气温约5℃至10℃。

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等河谷地区气温最高,平均已达18℃至20℃左右。南方除了边缘山区以外,平均七、八年日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到12℃以上,有利于水稻、玉米等作物播种,植树造林也非常适宜。但是,春分前后华南常常有一次较强的冷空气入侵,气温显著下降,最低气温可低至5℃以下。有时还有小股冷空气接踵而至,形成持续数天低温阴雨,对农业生产不利。根据这个特点,应充分利用天气预报,抓住冷尾暖头适时播种。

所谓“一年之计在于春”,自古以来立春就是一个重大节日,叫春节(到民国后被易名)。中国自官方到民间都极为重视,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历史。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、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,祈求丰收。回来之后,要赏赐群臣,布德令以施惠兆民。这种活动影响到庶民,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动。

立春节气

立春在春节前代表什么

立春在春节前为“无春年”,一年中如果有两个立春,则称为“双春年”。按照民间说法,立春在春节后比较好。

“双春”和“无春”都是阳历和阴历之间必须“置正”安排的结果。阳历根据太阳运行规律制定,而阴历则按月亮的盈亏变化来制定。阴历一个月的周期是29或30天,年的长短只是月的整倍数,与寒暑和节气都没有关系。它的一年中,不可能出现“双春”、“盲年”。

二十四节气,又按照月亮的运行分为月。阴历小月、大月12个加起来,只有354~355天,个别年份只有353天。与阳历相比,相差约11天。为了解决阴阳合历的时间差问题,古人采取设“闰月”的办法进行处置:若干年中就有一年是十三个月。21世纪从商代的甲骨中还可以看到“十三月”的记载,就是设闰的明证。因此每19年就有7个闰月,而“无春”或者“双春”也是人为安排的结果,与运势什么的都无关。

古代以农为本,立春为一年农事之始,是重要的节日,传统上从皇宫到地方都要举行“劝耕”仪式,不少地方至今还遗留“舞春牛”的习俗。传统上,农民认为这一日的天气如何,也关系到一年农业的发展。在中国不少地方都有相关的民谣,认为立春那一天天气好,则一年都农事昌盛;而这天天气阴暗,则这一年不能五谷丰登。可见立春这一节气的受重视程度。而且古人也常常将立春与生育联系在一起,这或许正是一年中“无春”让人觉得不吉祥,或者“双春”让人觉得尤其幸运的原因。

节气立春

过去的不少说法以及传统习俗,都是因为处在农耕社会,生产力水平低下,与祭神有关。而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,即使是祭神如今也更多地增加了娱乐成分,至于“双春吉祥”、“无春不利嫁娶”的传统说法,既无科学根据,也没有统计学的意义,是迷信说法,大可不必当真。

立春的气候变化

立春在自然界、在人们的心目中,春意味着风和日暖、鸟语花香,也意味着万物生长、春耕播种,所谓“一年之计在于春”。在气候学中,春季是指候(约5天为一候)平均气温10℃至22℃的时段。时至立春,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,太阳暖了。气温、日照、降雨,这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,趋于上升或增多。

立春节气,东亚南支西风急流已开始减弱,隆冬气候已快要结束。但北支西风急流强度和位置基本没有变化,蒙古冷高压和阿留申低压仍然比较强大,大风降温仍是盛行的主要天气。但在强冷空气影响的间隙期,偏南风频数增加,并伴有明显的气温回升过程。

上一篇:阳澄湖大闸蟹

下一篇:东北五大仙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