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度催泪电影《妈妈!》:有妈妈在,人生尚有来路;有妈妈疼,生

时间:2023-09-12 04:44:09编辑:小影

一间旧院子里,女儿捂着肚子,急促地喊道:“妈妈,你快点啊!”

只见母亲蹒跚着走来,慌里慌张地抡起锤头,砸向窗户,然后双手攀着窗台,吃力地从破洞中爬进去,将门锁“喀嚓”打开。

你能想象,这个连门都不会开,只知道大声喊妈妈的女儿,已经65岁?

而这个破窗而入的老母亲,更是有85岁的高龄。

这对母女到底经历了什么?

当你看完新上映的电影《妈妈!》,就会明白:原来这世上,还真有“越老越不懂事”的孩子。

这并非什么教育失败的反面案例,仅仅是因为比妈妈小20岁的女儿,患上了阿尔兹海默症,生活完全不能自理。

面对仿佛一夜回到小时候的女儿,老母亲义无反顾地披甲上阵,用羸弱的身躯,再次为孩子筑起一堵墙,挡风遮雨,护其周全。

试问,这世上,还有谁,比妈妈更坚毅?

不管孩子多大,都是妈妈的心头肉;无论孩子什么样,妈妈都愿意为其拼尽全力。

有妈妈在,人生尚有来路;有妈妈疼,生活再苦也有甜。

影片一开始,女儿冯济真尚未患病,倒是85岁的妈妈蒋玉芝,闹了场乌龙。

镜头里,她蜷缩着哇哇喊“痛”,可在医院折腾了半天,检查结果竟是:没病。

原来她和不少老年人一样,患上了“老年疑心病”,内心极度渴望家人的陪伴与安慰。

可遗憾的是,女儿冯济真性格冷漠,即便妈妈“孤独成疾”,她也很少在家说话。

无奈之下,蒋玉芝开始在哑剧般死气沉沉的日子里,寻找自己“被爱”的证据:

为了多听听女儿的声音,她强撑着困意,请女儿给自己读一首睡前小诗;

为了看到女儿心疼自己的模样,她恶作剧“装死”,不顾冰凉躺在地上;

为了得到女儿的珍视,她说起亡友呼唤自己的睡梦,把死挂在嘴边。

她一边小心翼翼地探知女儿是否厌弃自己,又生怕有朝一日,这种猜测成真。

可这世间的事,就是你越怕什么,就越容易发生什么。

蒋玉芝的担心,竟很快被“印证”:她被女儿毫无预兆地带到养老院。

跟在女儿身后,她彻底慌了神。

她只知道女儿抛弃了自己,却不知女儿已确诊阿尔兹海默病。

办理完入住手续,蒋玉芝被女儿带到小剧场观看演出。

不同于周围老人为表演动情鼓掌,蒋玉芝全程心不在焉。

她目光躲闪,努力压抑着恐惧,询问女儿:“是遗弃,还是惩罚?

冯济真没有过多解释,淡淡地回答:“是帮忙。”

不明真相的蒋玉芝,心理防线终于崩溃,她带着哭腔质问:“我就这么没用吗?”

女儿虽嘴上说了句“有用”,却还是把老母亲留在了养老院。

可谁曾想,第二天,母亲就因为各种“闹”,被工作人员送了回来。

站在自家门口,望着满脸失望的女儿,这位老母亲缩着脖子,怯生生地走了进去。

看到这一幕,我不禁感慨:成年人最大的悲哀,就是母亲在你面前变得卑微起来。

那个曾经精明强干的人,却在老了后,在自己孩子面前“畏首畏尾”;

面对孩子的数落,她们不再反抗,而是唯唯诺诺地应下,含含糊糊地辩解;

面对孩子的厌烦,她们不敢生气,而是茫然无助地离开,又忍不住回头看看。

人老了,生怕给孩子们添麻烦,为了获取那一点来自家庭的温暖,她们只会委屈自己,活得谨小慎微。

《朗读者》里说:“年少的时候,父母选择用适合的爱引导我们;年长之后,我们却选择用疏远的爱回馈父母。”

岁月辗转,我们踌躇满志,奔向越来越遥远的地方。

只剩下妈妈们佝偻着身躯,站在家的方向,远远望着你,盼着你的归来。

蒋玉芝曾和女儿憧憬:10年以后,我就95岁了,你也75岁了。

可她不知,悄然之间,病魔已经张牙舞爪,向女儿偷偷奔袭,封起了她们的未来。

妈妈从养老院“逃回来”后,冯济真不得不坦白实情:

自己已确诊阿尔兹海默病,很快会心智衰退,照顾不好母亲,也照顾不了自己。

女儿话音未落,蒋玉芝瞬间泪奔。

但她明白,对当了一辈子老师的冯济真而言,病痛是其次,最致命的,是智力退化给自尊心带来的残害。

她比女儿更心痛,可依旧笑着宽慰:

“生活不是按下了暂停键,说不定我们会比以前沉闷的交流更有趣,就像我们重新认识了一次。”

往后的日子里,她的生活里,多了个重点——维护女儿的体面。

女儿在熟悉的地方迷路,她假装自己急着回去,掩盖掉女儿的尴尬与窘迫;

女儿小便失禁,她趁其不注意,立刻跪在地上收拾干净,以免女儿发现。

除了呵护自尊心,蒋玉芝还知道女儿最大的夙愿,就是整理出版父亲的考古日记。

因为“父亲”这个词,才是女儿最大的心病。

当年,由于误解,女儿曾和父亲划清界限。

可谁知,这竟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,以至于父亲在绝望中跳湖自尽。

冯济真无法原谅自己,她一辈子不婚,清苦“自虐”。

而将父亲的研究成果公诸于世,是她救赎自己的唯一方式。

可如今,她再也无法达成所愿。

不过,还好有妈妈,在蒋玉芝的帮助下,冯济真最终完成了这件看似不可能的事情。

有人说:“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,但是妈妈有。她会把你的痛苦放大很多倍。”

我们总是习惯于和妈妈说:“你不懂”“你能知道什么?”。

的确,她们认不出衣服的品牌,听不懂流行的词语,如同一面破旧的镜子,被岁月尘封。

可当孩子需要时,她们又总能清晰地读懂我们的内心,将每一点伤痕,都照得丝毫毕现。

我们穿越人海,渐行渐远,但妈妈的目光,却从未远离:

幼时的顽皮,成长的艰辛,中年的不易,心中的理想……所有的一切,她们都感同身受。

哪怕一生颠沛流离,只要有妈妈在,我们便不会孤立无援。

85岁的蒋玉芝一度非常“孩子气”,她所有的生活,都靠女儿操劳:

不会做饭,不管家务,就连吃药,都需要女儿分装好,并递到自己手里,才会傲娇地吞下。

可得知女儿生病后,她却化身为“母狼”,身体力行地带着孩子,与命运勇敢对垒:

她丢掉“活够了”的心态,劈叉、撑平板,保养身体,在女儿面前总是神采奕奕;

她煮饭、洗衣、整理家务,记录女儿病情,事事亲力亲为,无一错漏。

电影里,有两段故事,看得我热泪盈眶。

有一次,蒋玉芝带着女儿逛超市。

眼看妈妈忙着结账,失智的冯济真便自顾自逛着,并将喜欢的东西,一个个塞进了兜里。

一旁的男子看到后,大声嚷嚷,说冯济真不知廉耻,一把年纪还偷东西。

众人的目光审判,让冯济真惊恐地低下了头。

可此时,蒋玉芝却箭步向前,甩给男人一记耳光,并大声说道:“我女儿不是小偷。”

这份孤勇,给足了冯济真与命运搏斗的底气:

妈妈为了她,都可以与世界对抗,那她自己,还有什么理由怯懦?

还有一次,屋外大雨倾盆,冯济真穿着睡衣,躺在院子里疯癫大笑。

蒋玉芝手忙脚乱地打起雨伞,将女儿往屋内拉。

但由于力量悬殊,仍凭她怎么用劲,女儿都不起身,还咬伤她的胳膊。

蒋玉芝无助地蜷缩在一旁,泪水混着雨水,奔涌而下。

可镜头一转,她又慈爱地拿着吹风机,给女儿吹干头发。

至此,我终于明白,为什么即便万分痛苦,冯济真从未缴械投降。

因为,母亲的爱,给了她足够的勇气,去接纳自己。

也是母亲的勇,让她懂得:与其逃避畏惧,不如直面担荷。

有人说:“父母的言行里,藏着孩子的命运。”

人生海海,我们在磨难中淘洗,在挫折中历练,但最身上最不可磨灭的印记,依然来自家庭。

妈妈的慈爱温厚,滋养了我们善良宽和的内心;

妈妈的顽强坚韧,赋予了我们百折不挠的力量;

妈妈的冷静镇定,教会了我们从容不迫的淡然。

哪怕生活处处是刁难,我们也不会就此消沉。因为命运面前,妈妈从未轻言放弃。

电影自9月10日上映以后,有影评人打出了满分。

不少人真诚地说:

它让我在落泪的同时,获得了精神力量,似乎对未来的老之将至都没那么害怕了。

而我自己,只要想起蒋玉芝那句:“别怕,妈妈在”,就忍不住潸然泪下。

人生的路走到今天,我们拖家带口,肩扛重担,无数次在崩溃的边缘,苦苦挣扎。

我们总觉得自己不够优秀,不够幸福,没有被坚定地选择过,爱过。

但其实,从我们出现的那一刻起,就早已成为了妈妈一生的挚爱和选择。

如果妈妈在身边,好好抱抱她。

如果相隔千里,也别忘了,常回家看看,多打打电话。

衣弊奈有时,母恩无穷期。

珍惜妈妈在的时光,全世界,她最最爱我们。

作者:六月安夏,努力将平凡的日子,过得热气腾腾。来源:十点读书(ID:duhaoshu),超2900万人订阅的国民读书大号,转载请在后台回复“转载”。

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本文内容仅代表原作者观点,与本平台无关。

上一篇:6部与核武器有关的电影,一部比一部惊艳

下一篇:我们离电影强国还有多远